心像、筋膜與動作

 

Amit Abraham and Eric Franklin

緒論

認知(Cognition)是動作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包括感知、解釋和運用感覺訊息的神經過程)。覺知(awareness)、意識(consciousness)、身心學(somatics)和正念(mindfulness)等認知的要素在傳統上定義為個體透過策略性的使用心智去影響身體與情緒領域的能力。認知對日常功能、身心和動作練習、競技與復健是非常重要的。由於來自環境的感覺刺激經常需要瞬間的動作反應,身心需同心協力進行預測並產生適當的動作。透過心智預想和排練場景或結果的認知工具被稱作 心像(mental imagery,MI)。這些工具在競技和動作中特別重要,因為這些領域都是基於身心元素的結合。關於認知,包括心像(MI)和筋膜之間的潛在關聯仍在萌芽階段。然而,根據目前的研究,心像與筋膜的結合,可能在至少三個方面有益於動作與健康:

  1. 在心像過程中,筋膜可作為注意力的焦點。

  2. 心像對肌肉有正面影響,而鑑於肌肉與筋膜在細胞、生理與功能上的緊密關聯,心像很可能也能影響筋膜。

  3. 筋膜已知能對化學與力學刺激做出反應,因此不能排除它對心像這類認知刺激做出反應的可能性。

本章節呈現了在心像和筋膜之間可能存在交互作用的理由,並討論如何使兩者相連以支持身心健康的方式。具體而言,提供與筋膜相關的心像在動作、競技與復健中協助使身心協同作用的傳統和創新方式範例。

什麼是心像?

心像是種自我生成的認知過程,包含在心中創造各種圖像、經歷(視覺、運動覺、聽覺、味覺等)或場景,通常目的是要影響身體或是心理的結果。創造出的心理意象越接近多感官的寫實體驗,心像就越好且越有效。

作為一個基本上可被訓練的人類技巧,輕鬆且清晰地創造心裡意象的能力是可以隨著練習而變好的。當關乎動作時,心像被稱作動作意象(motor image),可以單獨使用或可以與實際執行身體動作結合。

心裡意象同時包括了關於自己身體真實的(解剖的或是生物力學的)或虛構的(隱喻的)內容。隱喻性意象是指改編從一個物體上借用的某種特質/概念並將其應用到另一個物體上。

心像的益處眾多:

  • 動作層面:增加肌力、關節活動度與動作效率。

  • 認知層面:改善記憶力與雙重任務處理能力。

  • 心理層面:增加自信、減少焦慮與疼痛。

心像的優點包括其隨時可用、低成本與使用上的安全性。

心像是如何運作的?

心像是如何且為何能對動作的身體與心理層面帶來正向的影響仍未被完全理解。目前已知當心中想像著一項動作任務(如抬起一隻腿)時會活化與在實際執行這項任務時有所反應的相同的腦區,儘管程度稍有受限。

心像對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變化有所貢獻,能夠達到更好的放鬆效果與改善動作系統的編程。鑑於肌肉與筋膜組織之間緊密的解剖與功能關聯,肌筋膜系統內的神經過程有助於心像的生理與心理作用機制。

[圖47.1 透過心像在移動時想像整個人的身體充盈著氣球的比喻引導注意力集中到身體]

在心像中感覺訊息的作用

過去的經驗在感知、解釋和對隨後的經驗做出反應時發揮作用。同樣的,個人的經驗和感覺訊息也能夠影響心像。經歷疼痛的人們經常在身體能力有所受限,所以容易產生更多負面的心理意象。

另一種來自筋膜的感覺訊息能夠影響心像的方式是透過其對身體基模的影響。身體基模是對一個人的身體與它的部位之間相對關係的心智表徵。由於心像訓練導致的身體基模改善能夠被,至少在某部分,歸因於更加清晰且增強的筋膜相關感覺-本體覺訊息導致的筋膜覺察能力增加。

心像能夠調節真實動作和感覺經驗嗎?

由於心像使用並受到來自筋膜的感覺和動作經驗與訊息影響,從心像到筋膜相關感覺-動作經驗的路徑打開了筋膜相關認知-動作整合的大門。將動作結合心像能夠更進一步地誘發更好與更安全的動作。

總結來說,心像會被動作和感覺經驗以及來自身體與環境的訊息所影響。心像也能夠促進與調節實際的感覺與動作經驗和訊息。

筋膜的心像

筋膜的心理意象(又名筋膜心像)特別強調筋膜組織的動態結構、功能範圍以及適合的隱喻。最近有一個被實踐的筋膜心像方法,是動態神經認知意象(Dynamic Neuro-Cognitive Imagery,DNI®)(又稱爲富蘭克林法 The Franklin Method®)的一個部分。

DNI的筋膜心像將解剖性、生物力學性與隱喻性的引導與在動作中動態與三維特性之筋膜動作的視覺和運動覺心像結合。舉例來說,可以將胸腰筋膜想像成是一張滑溜的蜘蛛網,當手臂向前上方延伸時會改變它的形狀。

[圖47.2 (A)將胸腰筋膜當作可動蜘蛛網的隱喻性DNI (B)一個在皮膚上的蛛網刺青展現了蜘蛛網的動態特性]

使用心像作爲引導與教學策略

將心像整合進包含筋膜的運動與訓練計劃是一個結合了認知、溝通與心理領域的藝術與科學的過程。請務必養成習慣,引導練習者留意並回報他們對不同心像的體驗。這個回報的過程,能幫助大腦註冊並記錄新的心像及其伴隨的體驗。

針對心像與筋膜的動態神經-認知意象運動

以下是三個運用筋膜式 DNI來特別強調筋膜組織的三個範例。

運動1. 手臂筋膜的交替動作

  1. 專注在右側上臂的肌肉並想像該處的筋膜環繞、分離與連結著肌肉。

  2. 想像筋膜就像是一條長襪,顏色與質地由你選擇。

  3. 彎曲你的手肘,當肱二頭肌收縮時,想像環繞它的長襪縮短並變寬。

  4. 想像肱二頭肌膨起並填滿筋膜長襪,同時筋膜長襪擴展並為肱二頭肌創造空間。

  5. 想像肱三頭肌長襪在肘屈曲時被延展、拉長與變窄。

  6. 當你伸直手肘時,想像相反的情境。

  7. 重複5-6次,專注在這個心理意象。

  8. 放開雙手並比較左右兩側,然後在左側手臂重複。

[圖47.3 (A) DNI的解剖性和隱喻性圖像 (B) 藉由海綿塑造視覺與運動覺]

運動2. 腿部擺盪時的筋膜套膜

  1. 單腳站並將另一隻腿膝蓋彎曲,大腿抬起向前向後擺盪。

  2. 當腿擺盪向前時,想像下肢後側面的筋膜延長,並與胸腰筋膜動態連結。

  3. 當腿向後擺盪時,想像臀肌與豎脊肌收縮膨脹,推擠其筋膜;同時,感受腿前側的筋膜被拉長。

  4. 你也可以想像包裹著全身的筋膜套膜,並注意在動作過程中它是如何改變的。

  5. 暫停並比較兩側,然後在另一條腿上重複。

[圖47.4 (A) 在腿部擺盪時筋膜動作的DNI圖像 (B) 模特兒正在示範腿部向前擺盪]

運動3. 手臂肌間隔的解剖與隱喻性意象

  1. 將你的左手放在右側肱二頭肌的頂端,拇指在內側肌間隔而其他四指在外側肌間隔。

  2. 想像在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之間的空間;試著用你的手指觸摸它。

  3. 當你來回轉動前臂時,用抓握的手將肱二頭肌往反方向輕拉。感受內、外側肌間隔的鬆動。

  4. 換成抓住肱三頭肌,並轉動你的手臂並往反方向輕柔的拉動肱三頭肌。

  5. 放開雙手並注意左右手臂之間有無任何差異,然後換手重複。

[圖47.5 (A) 觸診內側肌間隔的DNI圖像 (B) 鬆動內側與外側肌間隔]

結論

心像是種動態且複雜的現象。本章所提及的在心像與筋膜之間的關聯仰賴於相互交互作用的認知與解剖-生理機制。由於筋膜組織的心像有可能能夠促進筋膜的覺察和感知,將其納入治療之中,可能可以在動作、身體基模和疼痛減輕上取得正向的成果。

由於心像是一個在自我發現(self-discovery)中的創意過程並且動作對其是有影響的,一個人動得越多,大腦就越有可能形成並提供心理意象和隱喻。尊重不同人們之間的個體差異,以及在進行心像時鼓勵嘗試與試錯。

參考資料

  • Abraham, A., Dunsky, A. & Dickstein, R. (2016) Motor imagery practice for enhancing elevé performance among professional dancers: a pilot study. Med Probl Perform Art. 31: 132–139.

  • Abraham, A., Dunsky, A. & Dickstein, R. (2017) The effect of motor imagery practice on elevé performance in adolescent female dance stud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Imagery Res Sport Phys Activ. 12: 20160006.

  • Abraham, A., Gose, R., Schindler, R., Nelson, B.H. & Hackney, M.E. (2019a) Dynamic neuro-cognitive imagery (DNITM) improves developpé performance, kinematics, and mental imagery ability in university-level dance students. Front Psychol. 10: 382.

  • ... (及其他文獻)

延伸閱讀建議

  • Franklin, E. (2012) Dynamic Alignment through Imagery, 2nd edn.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 Franklin, E. (2014) Dance Imagery for Technique and Performance, 2nd edn. 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