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J. O’Clair
本模組旨在為運動專業人士提供一套完整、安全且富有同理心的運動治療框架,以協助乳癌存活者走過康復之旅
學習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完成本模組後,您將能夠:
闡述乳癌治療對患者生理與心理層面造成的常見影響
。 識別並說明在為乳癌存活者設計運動計畫時的五大關鍵考量
。 解釋筋膜的健康狀態(如組織密度、僵硬度)與癌症發展之間的潛在關聯
。 區分「預防性復健」與「術後復健」I、II 階段的目標與策略
。 安全地指導乳癌存活者執行本章節所介紹的各階段性運動
。
第一單元:理論基礎與核心概念
1. 乳癌存活者的挑戰 (The Survivor's Journey)
治療的代價: 癌症治療雖然能拯救生命,但常伴隨著沉重的代價,如一年的治療可能讓身體機能衰老十年
。 常見副作用: 副作用影響患者的運動能力與意願,包含:
疼痛、腫脹、壓痛、感染
。 關節僵硬、手術部位疤痕組織導致的硬塊
。 癌因性疲憊 (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盛行率高達96%
。 體重增加、肌肉萎縮 (肌少症)、過早的骨質疏鬆
。 姿勢改變與動作代償
。
案例深思: 一位患者因 TRAM 皮瓣重建手術(從腹部取腹直肌重建乳房)導致腹直肌功能缺失,多年後引發了髖關節疼痛
。這顯示了局部手術對全身動力鏈的長期影響,以及動作代償的潛在問題 。
2. 運動治療的角色與目標 (The Role of Exercise Therapy)
降低復發風險: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身體活動在降低乳癌復發風險上,可能扮演著比飲食、戒菸等其他生活方式調整更強大的角色
。 核心目標: 運動治療旨在強化身心連結,其具體目標包括
: 重建被破壞的肌筋膜連續性
。 促進鄰近組織間的滑動與滑移
。 減少過度的疤痕組織增生
。 建立整體動力鏈的力量
。 處理姿勢失能,重拾感覺覺知
。 教導或重建適當的呼吸技巧
。
3. 設計運動計畫的五大關鍵考量 (5 Key Considerations)
淋巴水腫 (Lymphedema): 常見於腋下淋巴結移除或放療後,導致手臂腫脹
。運動時可能需穿著壓力衣,並遵循醫療團隊的指引 。 旋轉肌袖 (Rotator Cuff): 乳癌手術常影響旋轉肌群,導致錯誤的肩帶力學、姿勢不良與疼痛
。 肌少症 (Sarcopenia): 治療期間的不活動與賀爾蒙變化,會導致肌肉流失、脂肪增加
。肌少症與乳癌存活者更高的總體死亡率相關 。 過早的骨質疏鬆 (Premature Osteoporosis): 治療導致的雌激素水平下降會加速骨質流失
。 生理性的肌肉失衡 (Biomechanical Muscle Imbalances): 自體皮瓣重建手術(如TRAM)會移除腹直肌、闊背肌等主要動作肌,導致協同肌過度代償,進而產生長期的肌肉失衡
。
4. 筋膜與癌症的關聯 (The Fascia-Cancer Connection)
組織密度與僵硬度: 緻密的乳房組織是乳癌最大的單一危險因子之一
。僵硬的組織微環境不僅會促進癌細胞生長,還可能加速其擴散 。 膠原蛋白結構: 在已擴散的癌症中,腫瘤周圍的膠原纖維束呈現高度結構化的排列,這有助於癌細胞從原發部位向外侵犯
。 壓力與筋膜: 長期的壓力會活化交感神經系統,進而可能導致筋膜收縮,提升其僵硬程度
。溫和的運動與沉思性練習有助於降低交感神經張力 。 力學性治療: 物理性的力量(如伸展)作為一種非藥物的「力學性治療」,在動物實驗中被觀察到可能減緩腫瘤的生長
。
第二單元:實務應用與運動方案
階段一:預防性復健 (Pre-habilitation)
定義: 從確診日開始到醫學治療開始前的階段
。 目標: 進行運動衛教,建立上半身與核心的肌力及耐力,為後續治療做好準備
。 重要洞見: Godard 與 Martino 的研究發現,高達50%的女性在得知確診後、手術前,就已開始無意識地保護患側手臂,導致手臂失去自然的擺盪
。這說明了動作覺察教育介入的迫切性與重要性 。
階段二:術後復健 I (Post-rehabilitation Phase I)
目標: 發展運動覺覺察能力,教導基礎的生物力學動作原則,為後續進階打下地基
。 核心原則: 呼吸、骨盆擺位、肋廓擺位、肩胛動作與穩定、頭部與頸椎擺位
。 第一階段運動範例:
專注呼吸 (使用抗力小球): 旨在調節淋巴系統、活化深層核心
。將球放在胸前或腋下,吸氣擴展至球的位置,吐氣時感受球輕柔壓向身體 。 肢體彈振 (手臂與腿): 旨在促進平靜與恢復的節律性、非肌肉性動作
。在預先繃緊肢體後,維持有節奏的彈振20-30秒 。 膕旁肌彎舉 (使用滑盤): 旨在鍛鍊後側動力鏈,恢復良好姿勢
。仰躺,腳跟踩在滑盤上,吸氣滑出,吐氣滑回 。 站姿髖鉸鏈與低位划船: 強化後側鏈與肩帶肌群
。在維持脊椎正中的前提下進行髖鉸鏈,並在吐氣時進行划船動作 。
階段三:術後復健 II (Post-rehabilitation Phase II)
目標: 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溫和地打破殘餘疤痕組織,恢復關節活動度,並增加低負荷的肌力訓練
。 教學策略: 採用「堆疊法」(layering effect),一次只增加一個新動作,以便觀察個案的反應
。 第二階段運動範例 (進階版):
肢體彈振 (手臂): 改變手臂擺位,例如手臂屈曲過頭放在球上
。 膕旁肌彎舉與橋式組合: 在滑盤動作的基礎上加入橋式,增加後側鏈與核心的負荷
。 站姿屈曲與外展: 靠牆站立,抬起內側腿並將膝蓋壓向牆壁,以強化髖外展肌群,改善姿勢與平衡
。 站姿低位划船: 將彈力帶固定在高處,以更多地鍛鍊下斜方肌
。 前臂棒式 (孤立肩胛骨): 使用穩定球輔助,在棒式中維持姿勢,是核心穩定性的黃金標準練習
。
第三單元:總結與反思
重要提醒與禁忌症 (Contraindications)
指導者心態: 成功的關鍵在於緩慢進展,並與患者保持持續對話
。關懷體貼的態度 (bedside manner) 與正向增強在各個階段都至關重要 。 避免事項
: 進階太快
。 使用過重的負荷對關節造成壓力
。 過度使用肢體,特別是患側
。 未給予足夠的休息與恢復時間
。 未遵循客戶的需求和醫師的建議
。
討論與反思 (Discussion & Reflection)
在閱讀了TRAM皮瓣手術的案例後,您未來在評估有類似手術史的個案時,會如何調整您的評估流程,以考慮到全身動力鏈的潛在代償模式?
Godard與Martino的研究顯示,動作的抑制甚至在手術前就已開始。身為動作指導者,您認為在「預防性復健」階段可以採取哪些具體策略(例如:特定的引導語、動作或覺察練習),來應對這種無意識的保護行為?
本章節強調了「力學性治療」的潛力。請思考並分享一個您熟悉的、非本章節提及的溫和動作,並說明您認為它可能如何從筋膜的角度,為乳癌存活者帶來益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