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運動之彈性行走

        從物理學規律來說,在平坦的表面上運動不需要能量。如果沒有摩擦力,一個物體在某時某地產生運動後就會永不停息地連續滾動或滑動。這種現象同樣也適用於跳躍的球或者袋鼠,它們都透過短時間彈性位能儲存能量並重複使用。我假設這個原理同樣適用於步行者。然而,正如同彈跳球裡的空氣壓力要適度一樣,跳躍的袋鼠和步行者的筋膜彈性也需要適度的張力。

        肌肉一部分是收縮的肌束,另一部分是肌腱。適度的張力是在能量輸出非常低的情況下實現的,也就是肌束能保持穩定的收縮長度,與之相連的肌鍵(或肌膜)卻能改變其長度、拉力和反衝力(Fukunaga et al., 2001)。換句話說,彈性的肌鍵做了做了所有的工作,而肌束只是保持初始的張力,基本上是零消耗。這裡不要和肌肉的等長收縮弄混,後者是肌束和肌鍵在活動中一起保持固定的長度。下面我有一些建議,用來幫助讀者探索彈性行走。當然,僅通過一本書學習運動的方式可能不太夠。因此就當是實驗性的嘗試(僅限理論討論,Zorn, 2011)

 1.     直腿走路

        人類是唯一在行走的時候腿像圓柱一般筆直站立的動物(Sockol et al., 2007)。這個圓柱繞著腳踝旋轉,使人體在行走時產生典型的身體上下運動,這一運動在動物界是唯一的。不可否認的是,如今許多人傾向於膝蓋彎曲的走路方式,而使得彈性伸展動作受到阻礙,現在常見的屈膝站立也會加重這個問題,可能會使得膝蓋太

行走時膝關節的兩種不同運用方式

髖部的彈性能量把支撐腿向上拉,在落地的時候發揮煞車的作用,並保持上半身的平衡,同時幫助擺動腿加速,然後再控制其煞車。(圓圈部分代表身體的重心)

        如果在最後的推進期後側的腿適當延長,那麼我們的腰肌、股直肌和小腿三頭肌,連同筋膜都會被拉伸並受力。當站立腳開始變成擺動腳時,這些肌肉回彈並卸載負荷,進而使小腿像彈弓一樣加速向前(Ishikawa et al., 2005)(Schleip, 2013)。在擺動的最後階段,擺動腳如果完全伸直時停住,是因為臀大肌及其筋膜,特別是腰背筋膜、髂脛束共同的拉伸作用。這裡順便解釋了臀大肌纖維方向幾乎水平的原因,站立時髖關節伸肌其實作用不大

從下肢到背部的滑順纖維

        當腳跟觸地時,同樣的拉伸把身體的重量向上向前推到下一次旋轉的站立腳上。當兩腳落地,人體處於兩腿支撐階段時,身體的落下再一次拉伸腰肌、股直肌和小腿三頭肌。在物理學裡,人體體重下降的位能轉化為彈性拉伸的能量:腰大肌和腓腸肌的收縮控制人體重量。彈性拉伸能量轉化為提供加速的動能:腰大肌和腓腸肌收縮來推進小腿向上向前運動。接著,動能又轉化為彈性能量:臀大肌和髂脛束引起擺動腳小腿的減速。最後,彈性能量轉化成動能:臀大肌和髂脛束透過髖關節把體重向上抬升。所有這一切都只能在站立腳和擺動腳的膝關節伸直的情況下發生(Zorn & Hodeck, 2011)

2.     利用大步伐

        以上所述的拉伸只有在利用大步伐時才有可能發生(17.4)。利用盡可能大的步伐,能觀察骨盆如何在水平面上旋轉運動,並且拉伸下背部的筋膜(17.2和圖17.3)。記住要保持輕盈的步伐!

迦納人的步行:大步伐,膝伸直,上身向前。

3.     足跟的重心

        很多時候,人們把重心放在足的外側。不幸的是,一些訓練師和治療師也建議這樣做。在我看來,為了實現動態彈性的行走,只需要運用足底的兩點,在這兩點中,足底筋膜的彈性避震足弓在足的內側(Ward et al., 2003)(Roux et al., 2009)(Inman et al, 1981,16)。腳就剛好在這兩點CH(腿向前)BT(腿向後)滾動。為了使足跟精確地落在中間(CH),要建立一個腳後跟的意識。必須在行走時感受這個點。足跟的外側邊緣對於單腿站立時保持平衡是很重要的,跟孩子學習騎自行車時訓練他們使用輪子是一樣的。

彈性避震結構位於腳的中間一側

4.     壓蹠骨球

        在BT點上,也只有在這個點上有個種子骨,功能就像是球形軸承。當支撐腳遠離其最遠最後的位置時,膝蓋是直的,重心在腳大拇指的關節上,向下向後滑動,好像要使地面滾動起來一樣。實際上做的是把自己向前推進。但是用第一種描述效果會更好。這樣,你便可以精確地在種子骨上滾過,並伸展小腿三頭肌。有趣的是,牽拉股骨髁上懸吊的腓腸肌,有助於防止膝關節過度伸直。


要求正確放置腳跟的位置是對鞋底彈性結構的有效利用

5.     骨盆運動

        人體的姿勢的通用準則是,圍繞中軸的骨頭頂端並不是平衡的。除非它形成勾狀,並透過肌肉和筋膜的張力懸掛起來。例如,如果你站著睡著,頭會向前掉,膝蓋會彎曲,因為頸部和腓腸肌群失去了張力。正常的站立姿勢需要穩定的身體張力來維持。一個警覺的姿勢需要穩定的緊張度。從人類進化角度來看,可以追溯到這樣的事實,它可能是早期人類在受到掠食者攻擊時做出的快速而有利的反應,不是用來站著省力的姿勢。現在的人越來越懶,不按照動力學張力原理,也不適當地使用韌帶。好比說有的人站立時鎖住雙膝,而不是透過主動的平衡來保持站姿。雖然不明顯,但骨盆主動達到平衡也需要一定的張力(Rolf, 1989)腰背筋膜的被動部分需要減少脊柱前凸來保持收緊。”(Gracovetsky et al., 1987)(Adams et al., 2007)。相反,許多人骨盆前方下降時,鎖住腰椎、脊柱,並使腰背筋膜失去作用(Adams, 2001)(Smith et al., 2008)。不幸的是,有許多動作或姿勢的教練透過告訴學生放鬆腹部而使這種錯誤姿勢繼續發展。同樣的,一些物理治療師膚淺地認為腹直肌是淺層的,因此想當然地認為它是活動過多的。在我看來,腹直肌往往活動太少(Porterfield & Derosa. 1998),有時,不僅在鬆弛肚子的人身上,在結實的六塊肌的健美運動員身上,腹斜肌群也都是不活躍的。事實上,這種大的肌肉群應能夠靈活地拉動恥骨,從而調整骨盆的平衡,並能在運動過程中根據快速力量變化調整它自身的位置(箭頭A)


平衡骨盆和穩定脊柱下段,防止骨盆前傾

箭頭A:恥骨向上拉;

箭頭B:“腰線向後!”(Ida Rolf)保持脊椎不被鎖住;

箭頭C:薦椎下拉,伸展腰背筋膜。

        此外,這種肌肉應該形成一個彈性張力腹壁(McGill, 2001)來輔助橫膈膜呼吸。這不應該跟吸肚子混淆。腹直肌對直立姿勢的重要性是公認的。它真正的力量不是這塊肌肉的堅硬緊實,而是它的彈力、適應性和穩定性,它的特性是彈性(Rolf, 1989)。至此,一些讀者可能覺得腹直肌的作用被高估了,我想適當地強調腹橫肌。請記住這裡的主要焦點不是穩定性,而是彈性。如果你平時的步態是小步、骨盆下降、腰背不穩,那麼髖屈肌群就有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運動範圍像上面提到那樣來移動骨盆。透過彈性行走的拉伸來重新調節髖屈肌群,或許要花費精力、要有決心並堅持,但是一定可以成功。

6.     其他:彈性呼吸

        事實上,這並不是內容,不過有一個彈性的腹壁卻非常重要。橫膈膜呼吸對自主神經系統有很強的衝擊力,同時也與壓力調節有關。腹部無力向前突出時,彈性呼吸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是因為缺乏腹直肌的協調,同時也不能透過縮短上腹橫肌來使肚子吸進去。同樣的,有六塊腹肌也不利於彈性呼吸,它們看起來漂亮但實際上太硬。在彈性的呼吸狀態下,每一次吸氣,能感覺到腹壁張力的拉伸。在一呼一吸中,腹直肌和橫隔膜就像強壯的、有節奏的舞伴一樣,在它們的運動中像搖籃一樣呵護著內臟器官。

7.     最高點:薦骨下降

        這可能是我所有建議中最困難的部分。如果前面提到的長肌肉和筋膜沒有做好穩定脊柱的工作,那麼後面的的一些短肌肉將參與備份應急的工作(Bergmark, 1989)(Reeves et al., 2007)。這會產生一種矛盾現象。這些肌肉變得過度活躍,早晚會在一個已經縮短的區域中過度負荷,導致了腰度過度前凸。在這樣的情形下,如果他們彎腰綁鞋帶,可以容易使腰部肌肉放鬆,但可能無法在體育運動時放鬆這些肌肉。這種情況在職業運動員和舞者的下背痛中很常見。此時,人要放鬆背部肌肉,讓薦骨下降而使動作有力(17.7,箭頭C)。這種微妙精細的運動能力,對平衡骨盆和行走時調整背部彈性筋膜也是絕對必然的。當然,理性地教會這種能力是不可能的,但是,據我所知,太極拳的技巧最接近這種訓練(15)。如果腰部彈性筋膜走路時能夠伸展和回彈,就會有脊柱和腰椎的波浪狀擺動。那麼腰部的所有筋膜就會充分延展,沒有理由產生疼痛。

如果前面的肌肉過鬆導致脊柱彎曲,背部的一些肌肉就必須努力工作。

8.     上半身的運動

        雖然傳統的步態分析把上半身作為一種僅僅是被動的乘客”(Perry, 1992),但我認為下背部彈性筋膜需用於行走。為此,筋膜需要有一個適度的緊張,而不是被弄皺。對於動態的彈性行走,下背部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延長。這種向前傾斜可能使人們感到很奇怪,感覺就像要摔倒一樣,並容易使人視線往下看。此時應看向地平線。

為了行走有力,上半身需微向前彎。

9.     手臂也很重要

        當你走路的時候,讓手臂向後擺動,比平常更有力。如果手臂擺動夠大,加上步伐夠大,骨盆和上半身就會有扭轉運動,舒適地拉伸其上的筋膜。此外,向前的腳跟能夠輕鬆地向貓爪一樣落地。

迦納式散步:使用手臂。

10. 經常走路

        停好你的汽車或自行車,走更多的路,多走一站,下班多走一會。把你的車停在公園的另一邊,然後步行回家。穿上一件防潮保濕的外套。輕快地走,讓你的循環略有增加,給自己多一點氧氣。讓你的孩子們習慣走路!如果人們向你抱怨背部疼痛,你要問他們:你多久走一次?你怎麼走?”在你學會彈性行走的時候,對自己常常沒有原因的微笑不要感到驚訝。畢竟,你可能會發現散步的樂趣,正如我最終做到的那樣。

作者:Adjo Zorn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