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筋膜是一片緻密且寬的片狀腱膜和筋膜結締組織,附著到腰椎棘突與椎板、薦椎後方及髂骨後方。四條腹肌中有兩條直接附著到胸腰筋膜上,緊實地包覆著豎脊肌、腰方肌及闊背肌。通過這些連結,肌肉和被動組織能夠在胸腰筋膜上施加力矩和反作用力,實質上在腰椎的多個自由度上提供穩定性。
胸腰筋膜常用的分層模型是三層模型,後層分為淺層(闊背肌腱膜)與深層,深層的筋膜在腰部區域較厚,越往上越薄。中間層形成髂肋肌、多裂肌的包膜,以及豎脊肌。在側面,其鞘形成了與腹內斜肌及腹橫肌腱膜的中縫。在中間層的前方有腰方肌,前層的內緣是腰大肌,腰大肌與腰椎神經腹根位於中層筋膜的深處,腰椎神經背根則是從中層空隙穿出。
腹肌的收縮會增加胸腰筋膜的張力,因此胸腰筋膜能讓腹肌傳遞力量去提供下背部機械性支撐。我們在抬舉重物時,常會強力收縮小腹或暫時憋氣,這是一種身體自然的保護機制。所以慵懶的坐姿且腰椎屈曲過大時,會過度牽張了胸腰筋膜而造成緊繃,降低了力量從腹肌及下背傳遞的速率。
底下這篇2017年pilot study中,調查了健康青少年和特發性脊柱側彎青少年組,其胸腰筋膜超音波圖像的多層與厚度特徵。
實驗組為24位(14女)平均年齡為13.6的青少年,其脊柱側彎角度(Cobb angle)為10~50度,透過超音波在垂直於皮膚的方向,從脊柱的兩側測量胸腰筋膜的厚度。利用Langevin的方法,將胸腰筋膜分為皮下層(SD)和肌肉上層(SM)。胸腰筋膜的一般厚度定義為真皮深層邊界與肌肉表面邊界之間的距離。胸腰筋膜的SM部分是超線性的一個或多個(平面)結構,其厚度被測量為肌肉和筋膜的皮下部分之間的距離。
在特發性脊柱側彎的青少年組中,胸腰椎筋膜的平均厚度在左側8.3mm,脊柱右側8.0mm。在健康對照組中,胸腰椎筋膜的平均厚度在左側為8.4mm,在脊柱右側為8.8mm,兩組無統計學意義。但在特發性脊柱側彎的青少年中,胸腰段筋膜的肌肉上層(SM)部分增厚:左側脊柱側彎組平均厚度為3.6mm,對照組為2.6mm(p = 0.001),在右側觀察到類似的差異:脊柱側彎組為3.6mm,對照組為2.4mm(p = 0.001)。S型或C型脊柱側彎或胸腰筋膜不對稱性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r = -0.035,p = 0.874)。與對照組相比,特發性脊柱側彎青少年胸腰筋膜肌肉上層(SM)有更普遍的多層膜型態(75.0% vs 20.8%)。
參考資料:
1. http://posterng.netkey.at/espr/viewing/index.php?module=viewing_poster&task=viewsection&pi=140872&ti=493078&searchkey=#poster2
2. https://www.anatomy-physiotherapy.com/articles/musculoskeletal/spine/lumbar/259-the-thoracolumbar-fascia-anatomy-function-and-clinical-considerations
3. https://nexusconsultancy.co.uk/blog/how-to-correctly-sit-at-a-computer/
胸腰筋膜常用的分層模型是三層模型,後層分為淺層(闊背肌腱膜)與深層,深層的筋膜在腰部區域較厚,越往上越薄。中間層形成髂肋肌、多裂肌的包膜,以及豎脊肌。在側面,其鞘形成了與腹內斜肌及腹橫肌腱膜的中縫。在中間層的前方有腰方肌,前層的內緣是腰大肌,腰大肌與腰椎神經腹根位於中層筋膜的深處,腰椎神經背根則是從中層空隙穿出。
腹肌的收縮會增加胸腰筋膜的張力,因此胸腰筋膜能讓腹肌傳遞力量去提供下背部機械性支撐。我們在抬舉重物時,常會強力收縮小腹或暫時憋氣,這是一種身體自然的保護機制。所以慵懶的坐姿且腰椎屈曲過大時,會過度牽張了胸腰筋膜而造成緊繃,降低了力量從腹肌及下背傳遞的速率。
底下這篇2017年pilot study中,調查了健康青少年和特發性脊柱側彎青少年組,其胸腰筋膜超音波圖像的多層與厚度特徵。
實驗組為24位(14女)平均年齡為13.6的青少年,其脊柱側彎角度(Cobb angle)為10~50度,透過超音波在垂直於皮膚的方向,從脊柱的兩側測量胸腰筋膜的厚度。利用Langevin的方法,將胸腰筋膜分為皮下層(SD)和肌肉上層(SM)。胸腰筋膜的一般厚度定義為真皮深層邊界與肌肉表面邊界之間的距離。胸腰筋膜的SM部分是超線性的一個或多個(平面)結構,其厚度被測量為肌肉和筋膜的皮下部分之間的距離。
(健康對照組)
(特發性脊柱側彎組)
在特發性脊柱側彎的青少年組中,胸腰椎筋膜的平均厚度在左側8.3mm,脊柱右側8.0mm。在健康對照組中,胸腰椎筋膜的平均厚度在左側為8.4mm,在脊柱右側為8.8mm,兩組無統計學意義。但在特發性脊柱側彎的青少年中,胸腰段筋膜的肌肉上層(SM)部分增厚:左側脊柱側彎組平均厚度為3.6mm,對照組為2.6mm(p = 0.001),在右側觀察到類似的差異:脊柱側彎組為3.6mm,對照組為2.4mm(p = 0.001)。S型或C型脊柱側彎或胸腰筋膜不對稱性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r = -0.035,p = 0.874)。與對照組相比,特發性脊柱側彎青少年胸腰筋膜肌肉上層(SM)有更普遍的多層膜型態(75.0% vs 20.8%)。
參考資料:
1. http://posterng.netkey.at/espr/viewing/index.php?module=viewing_poster&task=viewsection&pi=140872&ti=493078&searchkey=#poster2
2. https://www.anatomy-physiotherapy.com/articles/musculoskeletal/spine/lumbar/259-the-thoracolumbar-fascia-anatomy-function-and-clinical-considerations
3. https://nexusconsultancy.co.uk/blog/how-to-correctly-sit-at-a-computer/
留言